那堪又还日暮。
意思:那堪又回到天晚。
出自作者[宋]赵长卿的《花心动·风软寒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梅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深深喜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首先,诗的开头就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它“软”、“轻”,给人一种柔和、轻盈的感觉,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它吹散。这种香气“扑面”,让人感到无限清晰,仿佛能触摸到那清新的空气和那淡雅的花香。
接下来,诗人用“乍淡乍浓”形容梅花的香气,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梅花的香气在空气中时隐时现,让人感到它的神秘和魅力。同时,这也暗示了早梅的含苞待放,因为只有当花蕾刚刚开始绽放时,才会有这样的香气。
“马儿行过坡儿下,危桥外、竹梢疏处。”这一句描绘了作者骑马经过梅林时的情景,马儿在坡下走过,竹梢稀疏的地方露出梅树的枝头,这让人感到一种生机和活力。
“半斜露。花花蕊蕊,灿然满树。”这是对梅花的特写镜头,半开的花朵在枝头绽放,花蕊蕊的梅花灿然满树,让人感到无比美丽和欣喜。
然后,诗人开始抒发情感。“一饷看花凝伫。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他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些梅花,想起了他在西园看到的那些纯洁无瑕的玉英。这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怀念。
“最是系心,婉娩精神,伴得水云仙侣。”这是对梅花的赞美,它清新、婉约、高雅,能够陪伴着水云仙这样的高人隐士。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仰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断肠没奈人千里,无计向、钗头频觑。”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他身处千里之外,无法亲自欣赏这些美丽的梅花,只能通过头上的钗头频频看望它们,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最后,“泪如雨。那堪又还日暮。”这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流泪不止,无法忍受日暮时分的美景无人欣赏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梅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深深喜爱。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篇,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 那堪更别离。-- 出自《菩萨蛮·三年江上风吹泪》作者:[宋]舒亶
- 那堪枕上闻。-- 出自《菩萨蛮·杜鹃只管催归去》作者:[宋]李处全
- 那堪万点红雨。-- 出自《渔家傲·一片花飞春已暮》作者:[金]段克己
- 那堪频听。-- 出自《剔银灯·一夜隋河风劲》作者:[宋]沈邈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老大那堪说!-- 出自《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作者:[宋]辛弃疾
- 那堪多病。-- 出自《月照梨花/河传》作者:[宋]陆游
- 那堪酒醒。-- 出自《点绛唇·离绪千重》作者:[宋]赵长卿
- 那堪亲见。-- 出自《洛阳春/一落萦》作者:[宋]陈师道
-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出自《忆秦娥·临高阁》作者:[宋]李清照
-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出自《忆秦娥·临高阁》作者:[宋]李清照
- 又还飞去。-- 出自《点绛唇·一片南云》作者:[宋]曹组
- 缺又还圆。-- 出自《行香子·也爱休官》作者:[宋]曹勋
- 又还落了。-- 出自《点绛唇·银笔金花》作者:[宋]韩淲
- 又还吹彻。-- 出自《点绛唇·约莫香来》作者:[宋]侯置
- 昨日日暮别,今日日暮愁。-- 出自《拟玉台体七首其四别後》作者:[宋]梅尧臣
- 江头日暮。-- 出自《减字木兰花 吴江夜泊》作者:[元]邵亨贞
- 江头日暮。-- 出自《减字木兰花 吴江夜泊》作者:[元]邵亨贞
- 日暮。-- 出自《如梦令·叠嶂晓埋烟雨》作者:[宋]苏庠
- 日暮。-- 出自《如梦令·叠嶂晓埋烟雨》作者:[宋]苏庠
- 相思日暮。-- 出自《摸鱼儿·怪鲛宫》作者:[宋]王易简
- {?戚}迫日暮。-- 出自《艳歌何尝行》作者:[魏晋]曹丕
- 江东日暮。-- 出自《摸鱼儿·三百年》作者:[宋]刘辰翁
- 天寒日暮。-- 出自《清平乐·天寒日暮》作者:[元]许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