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马秘书始约同行久而未至因以寄》 逢船一借问,远棹见来否。

逢船一借问,远棹见来否。

意思:逢船一请问这,远船看到来了吗。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马秘书始约同行久而未至因以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渡江落我前,入汴居我後。》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生活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渡江、入汴、南风、回首、借问、相及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渡江落我前,入汴居我後”,描绘了渡江和入汴两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渡江是诗人离开故乡的开始,入汴则是他离开故乡后的生活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日日是南风,时时为回首”,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每天都能感受到南风的吹拂,时刻回想起故乡。这种思念之情,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让他无法忘怀。 “逢船一借问,远棹见来否”,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之情,他希望在渡江时能够遇到一条船,借问是否可以前往故乡。这种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 最后两句“明朝傥相及,闲步河堤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在明天能够有机会回到故乡,闲步河堤柳下,感受故乡的气息和温暖。这种期待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渡江落我前,入汴居我後。
日日是南风,时时为回首。
逢船一借问,远棹见来否。
明朝傥相及,闲步河堤柳。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一借

    引用解释

    后汉 寇恂 为 河内 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 光武 至 颖川 ,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参见“ 借寇 ”。

    读音:yī ji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