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雁门》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意思: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雁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烟烽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感和无奈。 首联“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中,诗人回忆起自己在雁门路上的征战生涯,霜气逼人的寒冷气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战争对人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颔联“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在广袤的原野上,诗人感到生活的无助和绝望,徒步行走的老兵更感到艰难。这里既有对战争的哀叹,也有对生活的无奈。 颈联“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描绘了战争中的荒凉景象。隔水的人烟稀少,沙地上的鬼火闪烁,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恐怖和荒凉。这一联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感和无奈。尽管有战场的悲壮和凄凉,但诗人仍然感到无能为力,只能任由风中传来的残破号角声唤起内心的哀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烟烽火,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感和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同时也通过对人烟烽火的描绘,表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作者介绍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鬼火

    读音:guǐ huǒ

    繁体字:鬼火

    英语:fen fire

    意思:磷火。迷信者以为是幽灵之火,故称。
      ▶汉·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颎颎,鬼火兮荧荧。”
      ▶前蜀·贯休《行路难》

  • 人烟

    读音:rén yān

    繁体字:人煙

    短语:宅门 住户 家 户

    英语:signs of human habitation

    意思:(人烟,人烟)

     1.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