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少年游·西楼别後》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意思:飞鸿影里,捣衣砧外,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出自作者[宋]晏几道的《少年游·西楼别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诗的主题和情感:这首诗主要表达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离别后的情景,表达了对远行在外的王孙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2. 诗的开头:“西楼别後,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这几句诗描绘了离别后的场景,风高露冷,月光明亮,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不舍。 3.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这几句诗通过描绘捣衣砧和飞鸿影,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玉关情,即对边疆亲人的思念之情。 4.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这几句诗表达了对王孙远行的担忧和思念,山重水远,无处可寄相思之情。 5. “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最后两句诗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聚,只能苦苦寻找各个亭台楼阁,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念之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楼别後,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关键词解释

  • 玉关

    读音:yù guān

    繁体字:玉關

    英语:Ngoc Quan

    意思:(玉关,玉关)

     1.即玉门关。
      ▶北周·庾信《竹杖赋》:“玉关寄书,章臺留钏。”
      ▶唐·李白

  • 捣衣

    读音:dǎo yī

    繁体字:搗衣

    英语:to beat clothes (in washing)

    意思:(参见捣衣,擣衣)

    解释:1.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

  • 飞鸿

    读音:fēi hóng

    繁体字:飛鴻

    英语:flying letter

    意思:(飞鸿,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
      ▶《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 总是

    解释

    总是 zǒngshì

    [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

    引用解释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