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牡丹应惯见,怜君翻作觅花人。
意思:第一牡丹应惯见,可怜你翻作找花人。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张文通以诗觅小桃走笔依韵和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名园闻说洛阳春,金谷前无石季伦。第一牡丹应惯见,怜君翻作觅花人》以牡丹为题材,通过对洛阳名园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对赏花人的同情。
首句“名园闻说洛阳春,金谷前无石季伦”中,“名园”指洛阳的名园,“闻说”暗示了诗人对洛阳春景的向往。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其园林文化历来备受赞誉。而“金谷”则是指西晋石崇所建的金谷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园林之一,石崇的金谷园以其华丽的建筑和珍贵的花木闻名。然而在这里,“石季伦”却没有了往日的辉煌,暗示了名园的繁华不再。
“金谷前无石季伦”一句,通过对比石崇的金谷园和现在的名园,突出了名园的繁华和气势。同时,也暗示了赏花人的出现是出于无奈,因为名园的花卉已经不再像石崇的金谷园那样珍贵了。
第二句“第一牡丹应惯见,怜君翻作觅花人”则是对牡丹的赞美。这里的“第一牡丹”是指名园中最美丽的牡丹花,“惯见”表明牡丹已经见惯了世事变迁,不再像过去那样珍贵。而诗人因为无法亲自欣赏到名园的牡丹,只能成为赏花人,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同时,“怜君翻作觅花人”也表达了对赏花人的同情,因为赏花人只能通过寻找花卉来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是无止境的。
整首诗通过对名园和牡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喜爱和对赏花人的同情。诗人通过对花卉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通过对赏花人的同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深情厚意。诗中的“闻说”、“惯见”、“怜君”等词语,既表达了诗人对花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