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秋三首》 莲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

莲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

意思:莲花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临秋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兀坐临秋水,悠然到夕霏。莲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闲适心境的诗。它以秋水、夕霏、莲花、菰米等自然元素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联“兀坐临秋水,悠然到夕霏。”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于秋水之旁的情景,随着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他悠然自得地沉浸在秋天的氛围中。这一联通过“兀坐”和“悠然”两个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闲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陶醉。 颔联“莲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描绘了雨后的莲花丛和菰米的生长情景。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雨后的莲花比作待霜而肥的植物,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长规律的欣赏和尊重。 颈联“有饵潜鳞出,无轩野鹤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这里,“饵”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潜鳞”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沉静,“野鹤飞”则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境。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尾联“驺呼且勿遽,更待月华归。”表达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里,“驺呼”可以理解为世俗的喧嚣和打扰,“勿遽”则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的排斥和对平静的追求。“更待月华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兀坐临秋水,悠然到夕霏。
莲丛经雨折,菰米待霜肥。
有饵潜鳞出,无轩野鹤飞。
驺呼且勿遽,更待月华归。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