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潮三首》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意思:冯夷海若海神凭借深险,种魂魄都神竟先后。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观潮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涛涛江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比物侔形恨未妍”、“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形象地描绘了涛涛江水的壮观景象。 首句“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中,“七发论涛篇”可能是指《七发》这篇文章,是汉代人辩论言辞的经典之作,其中对大自然的描绘非常生动。而“比物侔形恨未妍”则表达了作者对涛涛江水的喜爱,但江水壮观的形象仍未能完全表达出来的遗憾。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两句,通过“声”和“势”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声势和影响力。其中,“声入闾阎家十万”描绘了江水的声音能够传到千家万户,而“势陵组练甲三千”则描绘了江水的气势足以压倒由精锐士兵组成的军队。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两句,作者借冯夷、海若等神话形象来描绘江水的深邃、险恶,同时也表达了对涛涛江水力量的敬畏。 最后,“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左氵右复}作澄渊。”两句则表达了即使江面上风起云涌,波涛汹涌,最终还是会归于平静,就像深渊一样深沉。这里既有对江水无常变化的感慨,也有对江水深不可测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涛涛江水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左氵右复}作澄渊。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海若

    读音:hǎi ruò

    繁体字:海若

    意思:传说中的海神。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
      ▶洪兴祖补注:“海若,庄子所称北海若也。”
      

  • 冯夷

    读音:féng yí

    繁体字:馮夷

    意思:(冯夷,冯夷)

     1.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
      ▶《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

  • 险种

    读音:xiǎn zhǒng

    词语解释

    ⒈  保险公司所没的投保种类,如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

  • 后先

    读音:hòu xiān

    繁体字:後先

    意思:(后先,后先)
    先后。
      ▶《楚辞•招魂》:“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