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意思:在陵有仲子,筑室自己亲自耕种。
出自作者[宋]晁公溯的《于陵仲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于陵有仲子》是一首对古代隐士仲子的赞美诗,通过对仲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不愿屈从于世俗,坚持自我,耕作度日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
首段“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仲子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仲子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亲自耕种田地,过着朴素而自足的生活。这种描绘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这两句诗进一步突显了仲子的独立自主,他以自己亲手纺织的粮食为食,不屈从于兄长的安排。这种决绝的态度,展示了仲子坚持自我,不愿被世俗所左右的决心。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区中士指的是世间庸碌之辈,他们追逐名利,渴望飞黄腾达。然而,诗人通过对比仲子和区中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仲子高尚节操的赞美,并暗示了世俗之辈的庸俗和浅薄。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最后两句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对仲子高尚节操的赞赏之情。这种情感源于对仲子坚持自我,不屈从于世俗的态度的敬佩。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那些追名逐利、丧失自我价值的人的失望和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仲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不屈从世俗、坚持自我、耕作度日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对仲子的赞美,也传达了对高尚节操的追求和对庸俗生活的批判。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