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意思:纷纷蜀地祭祀诸葛亮,香火曾分北地王。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下·北地王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诙谐的语气,对谯周、蜀汉和诸葛亮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首句“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谯周是三国蜀汉后期的重要人物,他极力主张刘禅投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蜀地百姓的生命财产。而“口似簧”则形象地描绘了谯周巧言令色的嘴脸,而“汉帝手牵羊”则暗示了刘禅在投降后,可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这一句充满了讽刺和反思,对谯周的为人处世提出了质疑。
第二句“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描述了蜀地人民对诸葛亮的崇拜和祭祀,以及他们曾经分享过北地王的香火。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也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公。
整首诗以诙谐的方式反思了历史的进程和人物的命运,对谯周的批判和对刘禅、诸葛亮的同情交织在一起,引人深思。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铁板一块,人物的命运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偶然性和复杂性。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韵味。诗人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同时,诗中的“牵羊”和“祠诸葛”等词语,既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习惯,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思考的作品,它以诙谐的方式反思了历史的进程和人物的命运,引导读者对历史和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