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意思: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雄壮的诗,它描绘了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热情。 首联“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紧迫。太白星明亮无匹,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和威武,但皇上的威严并未收敛,意味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诸侯们手持节钺,控制着千里山河,准备投入战斗。 颔联“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描绘了战争的场景,汉军旌旗飘扬,穿越胡沙,而七骑则深入敌境,展示了军队的勇敢和决心。 颈联“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描绘了战争的惊险和紧张。惊起的蓬草像连绵不断的雁群一样飞起,牧马奔驰在云雾中,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尾联“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不放弃卢龙塞这样的战略要地,能够消除瀚海中的波涛。他需要传出出师颂,而不是唱着式微歌。式微歌是一种悲观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衰落和战争失败的担忧。而出师颂则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坚定信念。它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决心的诗歌,也是一首鼓舞人心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
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
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双旌

    读音:shuāng jīng

    繁体字:雙旌

    意思:(双旌,双旌)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