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意思:
村民茅为房屋,樵夫薜荔作衣裳。
出自作者[唐]李隆基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全文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的创作背景是他在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以皇帝的身份首次巡视路州(今山西长治),并在登临太行山的羊肠坂时,被那里的壮丽景色所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豪情壮志。这首诗描绘了太行山的险峻壮美,同时也展示了李隆基作为帝王的雄心壮志和胸怀天下的气概。
相关句子
野老披荷叶。
-- 出自《拟咏怀诗 十六》作者:[南北朝]庾信
殷勤野老苦相邀。
-- 出自《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作者:[宋]辛弃疾
野老时逢山鬼泣。
-- 出自《归朝欢·见说岷峨千古雪》作者:[宋]辛弃疾
野老时相访。
-- 出自《卧疾穷愁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扶犁野老田东睡。
-- 出自《菩萨蛮·扶犁野老田东睡》作者:[宋]程垓
杖策寻芳逢野老。
-- 出自《渔家傲 和》作者:[元]许桢
诛茅为我补东篱。
-- 出自《虞美人·魂消目断关山路》作者:[宋]赵鼎
溪亭不难作,轩树茅为盖。
-- 出自《过曾相士所居因题》作者:[宋]赵蕃
剑佩已深扃,茅为岳面亭。
-- 出自《寄华阴司空侍郎》作者:[唐]尚颜
编茅为屋住,结叶作衣裳。
-- 出自《游上竺寺》作者:[宋]吴大有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 出自《咏拙》作者:[唐]白居易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 出自《次韵子由所居六咏》作者:[宋]苏轼
诛茅为小楹,延得青山致。
-- 出自《仇英碧梧翠竹图》作者:[清]乾隆
灼灼藻火衣,可使绽作裳。
-- 出自《正字南仲祭诗》作者:[宋]周文璞
收稻持作饭,采桑持作裳。
-- 出自《会庆堂》作者:[明]唐之淳
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 出自《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五·玉女窗》作者:[宋]范仲淹
谒帝朱为绂,还家彩作裳。
-- 出自《送赵屼秘书还钱塘》作者:[宋]苏辙
谒帝朱为绂,还家彩作裳。
-- 出自《送赵?几秘书还钱塘》作者:[宋]苏辙
玉质金作裳,山明风弄影。
-- 出自《和豫章公黄梅二首》作者:[宋]陈师道
欲采兰为佩,仍褰荔作裳。
-- 出自《湘中杂言(四首)》作者:[明]杨基
荷叶纫为佩,芙蓉缉作裳。
-- 出自《采菱曲(四首)》作者:[明]钱宰
诗句原文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作者介绍
李隆基简介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关键词解释
野老
读音:
yě lǎo
繁体字:
野老
英语:
farmer
意思:
村野老人。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
野老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