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广东黄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 节物匆匆愁里度,人情扰扰静中知。

节物匆匆愁里度,人情扰扰静中知。

意思:节东西匆匆愁里度,人情纷扰骚动平静中知道。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次韵广东黄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

全文创作背景

《次韵广东黄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它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和内容来看,这首诗与当时的战乱和民众避难的情况有关。据历史记载,宋代时期,广东一带曾遭受寇贼侵扰,导致当地民众生活困苦,纷纷逃离家园。而湖湘地区的民众也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四处避难。这样的社会背景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其次,周必大作为一位文人官员,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乱和民众疾苦的关切和忧思,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综上所述,这首《次韵广东黄漕时闻其部中寇退而湖湘之民方避》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宋代的战乱和社会状况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周必大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废壶觞懒废诗,渐参禅悦学希夷。
志非鸿鹄宁憎燕,路怯豺狼更畏貍。
节物匆匆愁里度,人情扰扰静中知。
已营二顷亲笞笠,何日三间看塈茨。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扰扰

    读音:rǎo rǎo

    繁体字:擾擾

    英语:disorderly; confused; chaotic

    意思:(扰扰,扰扰)
    纷乱貌;烦乱貌。
      ▶《国语•晋语六》:“唯有诸侯,故扰扰焉。

  • 人情

    读音:rén qíng

    繁体字:人情

    短语:礼 赠品 仪 礼物 礼品 赠物 赐

    英语:(n) human emotions

    意思:
     1.人的感情。

  • 匆匆

    读音:cōng cōng

    繁体字:匆匆

    英语:hurriedly

    意思:
     1.急急忙忙的样子。
      ▶唐·牟融《送客之杭》诗:“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元·萨都

  • 节物

    读音:jié wù

    繁体字:節物

    英语:artifacts use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s

    意思:(节物,节物)

     1.作为;行事。
      ▶《吕氏春秋

  • 中知

    读音:zhōng zhī

    繁体字:中知

    意思:见“中智”。

    解释:1.见\"中智\"。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