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灵均恋楚滨,可能臣子外君亲。
意思:别说灵均眷恋楚国边,可能我儿子外你父母。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读离骚经》
全文创作背景
《读离骚经》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它以屈原的《离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当时蔡襄担任了多个官职,包括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在这个时期,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墨客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抱负。蔡襄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五言,结构紧凑,意境深远。以下是对每句的简要赏析:
第一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这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楚江上细雨蒙蒙,建业城(今南京)的暮钟声回荡在空中。这里的“楚江”和“建业”分别代表了屈原的故乡楚国和他在楚国的政治生涯。通过这个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句赞美了屈原的文学成就,认为他的词赋足以与日月争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的不满,认为楚王的豪华建筑已经变成了空山丘。这里,诗人将屈原的文学成就与楚国政治现实进行了对比,突显了屈原的崇高品质。
第三句:“千载谁堪共语事,万世犹能识其心。”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认为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与屈原相提并论,即使过了万世,人们仍然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里,诗人将屈原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超越时空的高度,强调了他的永恒价值。
第四句:“莫悲金谷园中树,但惜秋草涧边生。”这句诗意味深长,既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又抒发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金谷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故居,象征着文人墨客的理想家园。诗人在这里提到金谷园中的树,意味着他对屈原的惋惜之情;而“秋草涧边生”则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命运多舛。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的敬意和自己对命运的无奈。
总之,《读离骚经》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正直、才华等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政治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