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江仙 西山同钦叔送溪南诗老辛敬之归女儿》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

意思:眼看茅草屋兴,孩子们已经迎门。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临江仙 西山同钦叔送溪南诗老辛敬之归女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思念的诗,通过对自身飘泊无定的感慨,以及对故人、旧时光景的回忆,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牵挂。 首句“自笑此身无定在”便揭示了主题,诗人自笑此身行踪不定,如同被风吹转的蓬草,无处可依。这既是对自身漂泊生活的自嘲,也带有几分无奈的悲凉。 “风蓬易转孤根”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漂泊无定的状态,如同风中的蓬草,一旦根基不稳,就会四处飘转。这里也暗喻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不安。 “羡君归意满离尊。眼中茅屋兴”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依依不舍之情。诗人以酒为媒,表达了对友人满载而归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归乡的向往。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苦,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描绘了诗人想象友人归乡后的场景,稚子欢笑迎接,温馨而感人。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回首对床灯火处”和“万山深裹孤村。”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时光,那些共度风雨、互诉心声的时刻,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而那个熟悉的山村,如今只剩下自己孤独的身影。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 “故人天末赋招魂。”是对故人的牵挂和思念,希望故人能够寄送新诗,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新诗凭寄取,憔悴不须论。”直接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思念,无需多言,只希望故人平安。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身漂泊无定的感慨,以及对故人、旧时光景的回忆,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牵挂。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笑此身无定在,风蓬易转孤根。
羡君归意满离尊。
眼中茅屋兴,稚子已迎门。
回首对床灯火处,万山深裹孤村。
故人天末赋招魂。
新诗凭寄取,憔悴不须论。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稚子

    读音:zhì zǐ

    繁体字:稚子

    短语: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儿童 童 幼 娃娃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 茅屋

    读音:máo wū

    繁体字:茅屋

    短语:庵 草房

    英语:cottage

    意思: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
      ▶《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 眼中

    引用解释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读音:yǎn zhōng

  • 迎门

    引用解释

    1.迎候于门。语出《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汉 郑玄 笺:“诸侯燕见天子,天子必乘车迎于门。”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蔡 之卒夫,投甲呼舞; 蔡 之妇女,迎门笑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黄子常 《卖花声》词云:……迎门争买,早斜簪云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迎门而劝,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