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庭诲惠钜砚》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意思:怎能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不渴墨。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庭诲惠钜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郭君大砚的赞美和对书法的热爱的诗。 首句“郭君大砚如南溟”,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郭君的大砚如同南溟一般,这是对砚的极力赞美。南溟,是南海的深渊,用以比喻郭君大砚的巨大。这里也暗示了郭君的书法如鹏鸟展翅,气势磅礴。 “化我霜毫作鹏翼”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毛笔比作鹏鸟的翅膀,而郭君的大砚则是赋予他力量与灵感的关键。在郭君的笔下,诗人的霜毫仿佛化作了鹏鸟的翅膀,让他在书法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接下来的两句“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诗人表达了对郭君书法的极度赞美,希望拥有三千尺的剡藤作为书写工具,在郭君的指导下,书写九万字的无渴墨书法,表达了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郭君大砚和书法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郭君的书法艺术对诗人的深远影响。诗人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砚和毛笔比作鹏鸟的翅膀和深海的深渊,生动地描绘出郭君书法艺术的磅礴气势和诗人的热切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郭君大砚如南溟,化我霜毫作鹏翼。
安得剡藤三千尺,书九万字无渴墨。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剡藤

    引用解释

    剡溪 出产的藤可以造纸,负有盛名。后因称名纸为剡藤。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纸则有 越 之剡藤苔牋。”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即席赋成,拂拭剡藤,挥洒晋字。”

    读音:yǎn téng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 尺书

    读音:chǐ shū

    繁体字:尺書

    意思:(尺书,尺书)

     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