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池》 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意思:不与水争力,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遇到东西贵含污垢,修身戒明污。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南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泛泛池中凫,上下与水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池中凫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智慧的感悟。 “泛泛池中凫,上下与水俱”描绘了池中凫鸟随波逐流,自由自在的场景,为全诗定下了轻松愉快的基调。接着,“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两句,作者借凫鸟不与水争力的特点,阐述了顺应自然,适者生存的道理,这是对人生智慧的体现。 “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包容、谦逊、内敛的处世之道,这与凫鸟的“贵含垢”,以及诗人所倡导的“修身戒明污”的人生哲学是相通的。 “胡能若云月,浪自惊群愚”两句,诗人借凫鸟讽刺那些像云月一样自鸣得意、惊慌失措的人,他们往往被表面的虚荣所迷惑,忽视了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凫鸟的形象,传达了顺应自然、包容谦逊、内敛、智慧等重要的生活哲学,同时也揭示了浮躁、虚荣等不良心态的危害。这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感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同时,诗人通过对凫鸟的描绘,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泛泛池中凫,上下与水俱。
不与水争力,所以全其躯,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胡能若云月,浪自惊群愚。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含垢

    读音:hán gòu

    繁体字:含垢

    英语:endure comtempt and insults

    意思:包容污垢;容忍耻辱。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修身

    读音:xiū shēn

    繁体字:修身

    英语:cultivate one\'s morality

    意思:(参见脩身)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唐·元稹《授杜元

  • 所以

    读音:suǒ yǐ

    繁体字:所以

    短语:就此 故 用 为此 据此 从而

    英语:therefore

    意思: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

  • 不与

    读音:bù yǔ

    繁体字:不與

    英语:do not grant

    详细释义:1.不给。文选?卢谌?览古诗:『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三国演义?第六回:『衮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

  • 遇物

    引用解释

    犹言待人接物。《南史·袁粲传》:“ 袁濯儿 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唐 韩愈 《荐樊宗师状》:“谨洁和敏,持身甚苦,遇物仁恕,有材有识,可任以事。” 宋 秦观 《南池》诗:“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读音:yù w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