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尽典春衣》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意思: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出自作者[宋]陈人杰的《沁园春·尽典春衣》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感怀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对世道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句“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直接点明作者送别的情感基调,即不舍与无奈。典春衣、换酒都是作者为了送别而提前做出的准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这几句是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作者感叹在清朝这样有道的时代,逐客与书生同样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但为何逐客与书生所受的待遇却截然不同?逐客虽有才,却无容身之处;书生虽不被重用,却要遭受无妄之灾。这表达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 “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这几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和友人的未来生活的期待。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归乡,过上平静的生活。同时,作者也暗示自己和友人都有才华,未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朋友的期待,希望他们之间能够有真正的知己,彼此坦诚相待。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这几句是作者对友人离去的祝福,希望越山的桃李春色能够为友人送行。 “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期待和乐观。虽然分别在即,但作者相信未来的重逢是可能的。无论是海波的宽窄变化还是骑鲸的梦想,都表达了作者的乐观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不舍和无奈,也有对世道不公的愤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乐观。诗中的人物情感和时代背景相互交织,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
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
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
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
挑诗行李如冰。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
雁荡烟霞,凤城风雨,两地相思魂梦清。
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关键词解释

  • 山桃

    读音:shān táo

    繁体字:山桃

    意思:野生桃树。亦称其果实。
      ▶《尔雅•释木》:“榹桃,山桃。”
      ▶郭璞注:“实如桃而小,不解核。”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

  • 李春

    读音:lǐ chūn

    词语解释

    ⒈  隋代建桥工匠。曾于开皇、大业年间(595-605)创建著名的赵州桥(即“安济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