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意思:九龄聪明已惊人,于是父亲分茅善于安抚百姓。

出自作者[宋]洪皓的《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九龄》,作者通过对自己九岁时的描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和对家庭的眷恋。 首联“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直接点明了自己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作者在九岁时就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聪明才智,他的父亲也善于照顾百姓,这为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一联通过描述作者的成长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颔联“郑忽身为周室质,贾生议屈汉庭臣”,作者以历史人物郑忽和贾生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眷恋。郑忽为了国家安全,被质押在周朝朝廷,贾生则因为议论而被汉庭臣子所屈。这两个人物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作者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眷恋。 颈联“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描述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需要攀登郄桂荣三斧,这象征着求学之路的艰辛。而作者在求学的同时,也希望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穿着莱衣(即用莱子做的衣服)来照顾父母。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眷恋和对家庭的热爱。 尾联“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和对家庭的眷恋之情。作者在求学和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作者用“班荆歌陟屺”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的成长经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眷恋,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和对家庭的热爱之情。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郑忽身为周室质,贾生议屈汉庭臣。
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关键词解释

  • 九龄

    读音:jiǔ líng

    繁体字:九齡

    意思:(九龄,九龄)

     1.九岁。
      ▶汉·扬雄《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

  • 颖悟

    读音:yǐng wù

    繁体字:穎悟

    短语:精明能干 小聪明 智 足智多谋 隽 明白 智慧 聪敏 耳聪目明 聪慧 内秀 灵气 灵性 大智若愚

    英语:bright

  • 惊人

    读音:jīng rén

    繁体字:驚人

    短语:冲天 高度 入骨 万丈

    英语:astonishing

    意思:(惊人,惊人)
    使人惊奇。
      ▶《韩非子•喻老》:

  • 抚民

    读音:fǔ mín

    繁体字:撫民

    意思:(抚民,抚民)
    治理人民。
      ▶《书•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汉书•平帝纪》:“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