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意思:虽然添瑞彤庭彩凤,望府红莲已减少花。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归雁》,作者通过描绘一只大雁的归途,表达了自己在京华八年的经历和感受。 首联“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描绘了作者在京华的八年中,用笔杆子谋生,艰难地生存下来,而现在要离开这个繁华之地,去往那青天白云的地方,路途并不遥远。这里,“刀笔”代表了作者在京华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作者在官场上的不顺,“青冥”则象征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颔联“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作者以大雁自比,表示自己曾经是卿相之客,有着帝王的基业。然而,这并非自夸,而是对自己在京华八年的经历的回顾和感慨。 颈联“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作者以宫廷和家乡两个场景为对比,表达了对京华和故乡的深深感慨。“彤庭”象征着宫廷的华丽,“红莲”象征着家乡的温馨。然而,“添瑞”和“减花”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京华和故乡的变迁的深深感慨。 尾联“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作者表示,如果有人问他在京华的经历,他会以海边麋鹿自比,表示自己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京华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八年刀笔到京华,归去青冥路未赊。
今日风流卿相客,旧时基业帝王家。
彤庭彩凤虽添瑞,望府红莲已减花。
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彩凤

    读音:cǎi fèng

    繁体字:彩鳳

    意思:(参见彩凤,綵凤)

    详细释义:羽毛颜色五彩缤纷的凤凰。南朝齐?谢??永明乐诗十首之十:『彩凤鸣朝阳,玄鹤舞清商。』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

  • 红莲

    读音:hóng lián

    繁体字:紅蓮

    意思:(红莲,红莲)

     1.红色荷花。
      ▶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唐·王维《山居即事》诗:“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彤庭

    读音:tóng tíng

    繁体字:彤庭

    意思:亦作“彤廷”。
     
     1.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班固《西都赋》:“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2.泛指皇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