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周府尹三首》 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

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

意思: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不允许攀登。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送周府尹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使君的心事和政绩,通过描绘使君治理下的乐土景象,表达了对清廉、仁政的赞扬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首联“乐土丰年旧观不,使君心事最相关”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乐土的景象和使君的心事。这里的“乐土”是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象征,而“使君心事”则暗示了使君的仁政和清廉。 颔联“只因标致清于水,便有声名重若山”进一步描绘了使君的清廉形象,将其比作清澈的水,声名重如山。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使君的清廉形象和人民对其的敬仰之情。 颈联“一室炉香书史畔,万家杯酒管弦间”描绘了使君治理下的太平景象,一室之内,人民安居乐业,读书饮酒,万家之间,人民欢歌笑语,饮酒奏乐。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尾联“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以汉庭选表为比喻,赞扬使君的清廉和公正,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和公正社会的向往。这里的“白玉鸣珂”是比喻使君的清廉高贵,而“未许攀”则暗示了使君的高尚品质和公正行为是无法攀比的。 整首诗通过对乐土景象和使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廉、仁政的赞扬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使君的清廉形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乐土丰年旧观不,使君心事最相关。
只因标致清于水,便有声名重若山。
一室炉香书史畔,万家杯酒管弦间。
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

关键词解释

  • 汉庭

    读音:hàn tíng

    繁体字:漢庭

    意思:(汉庭,汉庭)
    指汉朝。
      ▶汉·张衡《思玄赋》:“王肆侈于汉庭兮,卒衔恤而绝绪。”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汉庭和异域,《晋史》坼中臺。”

  • 鸣珂

    读音:míng kē

    繁体字:鳴珂

    意思:(鸣珂,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梁·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坂听鸣珂。”
      ▶唐·王昌龄《

  • 白玉

    读音:bái yù

    繁体字:白玉

    意思: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
      ▶《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晋书•

  • 虚公

    读音:xū gōng

    繁体字:虛公

    意思:(虚公,虚公)
    无私而公正。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倘希旨煅炼,则支连蔓引,含冤而死者,宁能再生乎。益知执法者,凡事宜虚公详慎可也。”
      ▶《明

  • 许攀

    读音:xǔ pān

    繁体字:許攀

    意思:(许攀,许攀)
    许配,攀亲。
      ▶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我们家里女孩子多,早点把荷香许攀给个好人家,也了却一桩心事。”

    解释:1.许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