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光穆皇后挽歌三首》
唯应彤史在,不与露花晞。
唯应彤史在,不与露花晞。
意思:
只应彤史在,不与露水的花干。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光穆皇后挽歌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光穆皇后挽歌三首》是唐朝诗人徐铉创作的一组诗歌,用以悼念光穆皇后。光穆皇后是唐朝的一位皇后,去世后徐铉为她创作了这首挽歌。挽歌通常是在丧礼上咏唱的诗歌,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应该是光穆皇后的逝世以及徐铉对她的哀悼之情。
相关句子
唯应白鸥鸟。
-- 出自《感遇·之卅一》作者:[唐]陈子昂
唯应清都境。
-- 出自《古风其四》作者:[唐]李白
唯应静者信,难为动
-- 出自《朝归书寄元八》作者:[唐]白居易
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
-- 出自《读《杜工部集》二首》作者:[唐]贯休
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
-- 出自《寄王度居士》作者:[唐]姚合
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
-- 出自《送日东僧游天台》作者:[唐]杨夔
身外无余事,唯应笔砚劳。
-- 出自《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作者:[唐]张籍
彤史青编永垂鸿。
-- 出自《六州》作者:[宋]范祖禹
椒宫垂范,彤史扬名。
-- 出自《皇后庙十五首》作者:[宋]真宗
母仪天宇,彤史蔼遗芳。
-- 出自《导引·母仪天宇》作者:[宋]无名氏
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 出自《章怀太子靖妃挽词》作者:[唐]沈佺期
但余彤史笔,内传纪阴功。
-- 出自《安恭皇后挽词》作者:[宋]楼钥
旧鸥今在不。
-- 出自《阮郎归·茂陵多病不胜秋》作者:[元]邵亨贞
二公今在不。
-- 出自《唐多令·直上倚天楼》作者:[宋]王奕
常在不欠,触目无边。
-- 出自《偈颂三十首》作者:[宋]释印肃
此情都在不言中。
-- 出自《浣溪沙》作者:[元]赵雍
此情都在不言中。
-- 出自《浣溪沙》作者:[元]赵雍
香与露华清。
-- 出自《菩萨蛮·梅花有意舒香粉》作者:[宋]赵长卿
唯应彤史在,不与露花晞。
-- 出自《光穆皇后挽歌三首》作者:[唐]徐铉
每爱幽窗下,烟藂与露枝。
-- 出自《竹》作者:[宋]蔡槃
残花与露落,坠叶随风翻。
-- 出自《句》作者:[唐]孙处玄
徒行与露坐,安稳无後虞。
-- 出自《杂感》作者:[宋]陆游
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晞。
-- 出自《沧浪亭作》作者:[明]徐繗
诗句原文
永乐留虚位,长陵启夕扉。
返虞严吉仗,复土掩空衣。
功业投三母,光灵极四妃。
唯应彤史在,不与露花晞。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彤史
读音:
tóng shǐ
繁体字:
彤史
意思: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
彤史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