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月十八日》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

意思:缠头谁珍惜万钱锦,映了自有明月珠。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十月十八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的情感和思绪。通过描绘梧桐、明月、辘轳等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首句“霜梧叶尽枝影疏”,描绘了深秋时节梧桐树的景象,叶子已经落尽,枝条稀疏,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井上青丝转辘轳”一句,通过辘轳的意象,暗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辘轳是井上汲水的工具,在这里象征着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西厢舞娥艳如玉,东楯贵郎才且都”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他想象着与心爱的人在西厢跳舞,像玉石一样美丽动人,而自己则是一个有才华的贵公子。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他不在乎物质上的得失,只在乎心爱的人是否喜欢自己。即使对方不接受自己,他也愿意默默地守护着她。 “一为辘轳情不已,一为梧桐心不枯”,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他相信自己的爱情会像辘轳一样不断追求,永不枯竭;而自己的心也会像梧桐树一样坚韧不屈,永不放弃。 最后一句“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飞泉注玉壶”,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心和情能够日夜相伴,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景、意象等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梧叶尽枝影疏,井上青丝转辘轳。
西厢舞娥艳如玉,东楯贵郎才且都。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为辘轳情不已,一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飞泉注玉壶。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明月珠

    解释

    明月珠 míngyuèzhū

    [bright moon-pearl;luminous pearl] 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引用解释

    即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缠头

    读音:chán tóu

    繁体字:纏頭

    英语:decorating brocade round the head in ancient actors

    意思:(缠头,缠头)

     1.古代歌舞艺

  • 有明

    读音:yǒu míng

    繁体字:有明

    意思:指明朝。有,词头。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仲子乃尽阅有明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薀。”

    解释:1.指明朝。有﹐词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