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阌乡县留题陶氏林亭》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

意思:什么事阕乡住三天,吟情难拾竹边池。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阌乡县留题陶氏林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移官之后,心情愉快,所作的一首诗。 首联“年来恩例得量移,只合高歌不合悲。”表达了作者对这次量移到风景秀丽的乡村生活感到愉快,应该放声高歌,无所悲伤。这一联开门见山,抒写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年来恩例”说明这次量移的原因,不必多解。“得量移”之后,“只合高歌”,从“得量移”的庆幸而想到“高歌”,从“高歌”的本身又使人联想到作者过去不寻常的经历和坎坷仕途,从而为作者的高歌中寄寓的愤懑和不平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颔联“清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运用了典故,作者联想到《周易》的“损”“益”二卦。《周易。损卦上九”亢龙有悔“,下九”见凶“,《益卦六三”或益之十无与也“。《周易》反复论述”盈“与”虚“、”益“与”损“的对立统一关系。作者借此说明自己的进退得失在于顺应自然,而不在位置的变迁。“清长盈虚”概括了世间一切事物有盛必有衰、有得必有失的必然性。“存大易”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去怨天尤人。作者此次从繁华喧嚣的京城被移到这山明水秀的乡村,虽然岗位有所变动,但与以前相比,毕竟轻松多了。所以这一联不仅抒写了作者的感慨和态度,也为下联做了铺垫。 颈联“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作者认识到“轩冕”与“林泉”都是身外物,辞官归隐仍不失为“道”,做官时偶到林泉即兴赋诗也是理所当然。这一联承上启下,既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作者创作陶渊明体诗歌的思想基础。 尾联“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作者在阌乡停留三天,却再也唤不起他以前在京城里行吟的激情了。“竹边池”这个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对自己被降职调离京城的感慨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诗中采用多种手法,抒写胸臆,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中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来恩例得量移,只合高歌不合悲。
清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
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拾竹边池。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三日

    读音:sān rì

    繁体字:三日

    意思:
     1.三天。
      ▶《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