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五日游刘光世园》 南高峰下访余春,霁草浮光暖更薰。

南高峰下访余春,霁草浮光暖更薰。

意思:南高峰下拜访我春天,雨后草浮光暖更香。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三月五日游刘光世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南高峰下访余春》是一首优美的风景诗,通过对南高峰下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南高峰下访余春”,诗人开始就点明了访问的地点和时间。南高峰是西湖边的一座山,余春则是春天剩余的季节,这里诗人用“下访”和“余春”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霁草浮光暖更薰”,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阳光照耀着草地,草地上泛着光,暖洋洋的。而春风则更加温暖,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日转暮日添着色,风旋湖水作回纺”,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阳光逐渐减弱,暮色开始降临,但是这并不影响春天的美丽。风儿吹过湖面,湖水开始回旋,仿佛在编织着美丽的画卷。 “飘零大士天花雨,惊雇将军画栋云”,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落花比作大士的花雨,将湖水的回旋比作将军的画栋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动态。 最后两句“兴尽不须呼曲友,他时来饭一瓯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欣赏和享受。诗人的兴致已经很高了,不需要再邀请朋友一起来欣赏,但是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再来品尝这美味的芹菜。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高峰下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即热爱自然、享受生活、尊重生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高峰下访余春,霁草浮光暖更薰。
日转暮日添着色,风旋湖水作回纺。
飘零大士天花雨,惊雇将军画栋云。
兴尽不须呼曲友,他时来饭一瓯芹。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下访

    读音:xià fǎng

    繁体字:下訪

    意思:(下访,下访)
    谦词。称人来访。
      ▶元·曾瑞《哨遍•村居》套曲:“樵夫叉了柴,渔翁扳了罾,故来下访相钦敬。”

    解释:1.谦词。称人来

  • 浮光

    读音:fú guāng

    繁体字:浮光

    意思: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 高峰

    读音:gāo fēng

    繁体字:高峰

    短语:巅 峰 顶峰 山顶

    英语:summit

    意思:
     1.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 春霁

    读音:chūn jì

    繁体字:春霽

    意思:(春霁,春霁)
    春雨初晴。
      ▶唐·梁洽《海重润赋》:“飞涛叠跃于秋阴,白浪翻光于春霁。”
      ▶唐·罗邺《洛阳春望》诗:“洛阳春霁绝尘埃,嵩少烟岚画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