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 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

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

意思:月亮高萧寺夜晚,风暖座楼春。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新。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是一首描绘旅人归乡途中的心情的诗。 首联“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诗人以素衣京洛尘,暗示了自己在京城漂泊已久,经历了尘世的纷扰。而现在,乘着归棹经过南津,似乎预示着一种解脱和回归。 颔联“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新”,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旧友的期待。虽然故里的痕迹依然存在,但旧交的朋友们是否还在,他们的心境是否更新,这些都是诗人关心的问题。 颈联“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诗人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环境:月高悬于萧寺之上,风暖吹拂庾楼的春意。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归乡之情和对故乡新面貌的好奇。 尾联“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诗人表达了自己期待在归乡途中与朋友诗酒相伴,无暇俗事,天天向旅人询问故乡的新情况。这既是对诗酒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故乡新变化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在归乡途中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诗酒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
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新。
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
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萧寺

    读音:xiāo sì

    繁体字:蕭寺

    意思:(萧寺,萧寺)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