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秦氏女》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

意思:珠履荡花潮湿,笼钩折桂新。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采桑秦氏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采桑女美貌和生活的诗歌,充满了赞美和怜爱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描绘了一个在南方田陌上采桑的女子,以“谁知妾姓秦”来引出这个女子的身份和故事,让读者对这个女子产生好奇和期待。 接下来,“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赞美了女子的美貌,用“倾国”来形容她的美丽,足以让国家倾倒。同时,用“不负早莺春”来表达她的青春美丽与春光相得益彰。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这两句描绘了女子采桑的具体情景,珠履荡漾在湿润的花丛中,笼钩折下新鲜的桂枝,形象生动,如诗如画。 最后,“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采桑女子的尊重和赞美,意思是即使君主来此驻马,也只会看到她的美貌,而忽略了其他的人。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描绘采桑女的外貌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赞美和尊重。同时,诗人也借助这个形象,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
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
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折桂

    读音:zhé guì

    繁体字:折桂

    英语:win a championship

    意思:《晋书•郄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

  • 珠履

    引用解释

    1.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唐 储光羲 《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龚骞 《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2.指有谋略的门客。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