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意思:龙蛇蛰伏不成,天地要争回。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雷》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巫峡中惊雷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句“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诗人以深夜在巫峡中突然响起的雷声开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场景。诗人用“沧江”来形容巫峡的江水,给人一种深邃而苍茫的感觉。而“十月雷”则更增添了惊奇和神秘感,因为通常人们会认为在深秋的十月是不会有雷声的。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雷声的特点,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在瞬间改变,龙蛇不再冬眠,万物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准备。这里的“划”字用得极妙,不仅表现了雷声的威势,也传达出一种天地间瞬间变化的紧张感和紧迫感。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两句则描绘了雷声带来的动态效果。雷声震动,仿佛可以听到隆隆的雷声在空山中滚动,碾过山峦,震撼绝壁。这里的“深蟠”和“绝壁”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和险峻。 最后,“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两句,诗人对云雨产生了疑问,是否需要嫉妒这惊天的霹雳?这里诗人借用了楚王台的神话传说,暗示了自然界的伟大和神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展现了巫峡中惊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神秘色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龙蛇

    读音:lóng shé

    繁体字:龍蛇

    英语:dragons and snakes; flourishes in calligraphy

    意思:(龙蛇,龙蛇)

     1.《汉书•扬雄传上》:“

  • 不成

    读音:bù chéng

    繁体字:不成

    英语:won\'t do

    意思:
     1.未成年。
      ▶《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注:“不成,未冠也。”

  • 天地

    读音:tiān dì

    繁体字:天地

    短语:世界 圈子 领域 小圈子 园地

    英语:(n) heaven and earth; world

    意思:
     1.天和地。指自

  • 争回

    读音:zhēng huí

    繁体字:爭回

    解释:1.竞相回旋。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