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月一日休假作》 盥濯何所事,读书坐前轩。

盥濯何所事,读书坐前轩。

意思:洗手洗什么事,读书坐在前廊。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七月一日休假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天气仍然炎热,诗人归来沐浴,感受到君主的恩泽。诗人所居之地偏僻安静,少有来客,日落之时门户紧闭。家中缺乏美食,诗人开心笑颜,却没有酒可供消愁。他自认为才疏学浅,貌不惊人,不敢随大流追逐名利。他洗漱完毕,坐在前轩读书。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当世任用,只能体味古人之言。但他喜欢市井朝廷内的清静,没有尘土的喧嚣。他认为如果终年如此,真的是愧对大官的俸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不足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给人以启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秋尚苦暑,归沐乃君恩。
地闲少来客,日晏犹闭门。
家乏念藜藿,开颜无一樽。
况复辞貌拙,敢随车马奔。
盥濯何所事,读书坐前轩。
岂堪当世用,空味古人言。
颇喜市朝内,独无尘土喧。
终年但如此,真窃大官餐。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读书

    读音:dú shū

    繁体字:讀書

    短语:阅 阅读 阅览 开卷 读 涉猎 翻阅 看

    英语:study

    意思:(读书,读书)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 盥濯

    读音:guàn zhuó

    繁体字:盥濯

    意思:
     1.洗涤。
      ▶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宋

  • 何所

    读音:hé suǒ

    繁体字:何所

    意思:何处。
      ▶《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韩愈《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宋·王安石《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