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见穆三十宅中庭梅榴花谢》 巧穷南国千般艳,趁得东风二月开。

巧穷南国千般艳,趁得东风二月开。

意思:巧尽南国千般艳丽,追求得到东风二月开。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见穆三十宅中庭梅榴花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种花的生动描绘,通过对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感悟。 首句“矜红掩素似多才”中,“矜红掩素”是对花的颜色的赞美,红中带白,犹如一位多才的少女,让人眼前一亮。 “不待樱桃不逐梅”则表达了这种花在春天尚未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开放,不追逐樱桃(春季的标志性水果)的节奏,展现出其独立特行和坚韧的生命力。 “春到未曾逢宴赏”描绘了这种花在春天尚未被大众所欣赏的时候就已经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花坚韧生命力和独特美的赞赏。 “雨余争解免低徊”描绘了雨后这种花仍然坚韧开放的情景,即使在雨后,也依然不屈不挠地开放,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花顽强生命力的敬佩。 “巧穷南国千般艳”进一步赞美了这种花的美丽,其在南国的艳丽绽放,犹如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知浪游、不懂欣赏的花朵的人的遗憾和批评,只有当花朵凋谢时才懂得欣赏,却已为时已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那些不懂得珍惜生命和美丽的人的批评。诗中花的形象既美丽又坚韧,富有象征意义,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矜红掩素似多才,不待樱桃不逐梅。
春到未曾逢宴赏,雨余争解免低徊。
巧穷南国千般艳,趁得东风二月开。
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东风

    读音:dōng fēng

    繁体字:東風

    英语:east wind

    意思:(东风,东风)

     1.东方颳来的风。
      ▶《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 千般

    读音:qiān bān

    繁体字:千般

    意思:多种多样。
      ▶唐·王维《听百舌鸟》诗:“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刘大杰《哀悼

  • 南国

    读音:nán guó

    繁体字:南國

    英语:southland

    意思:(南国,南国)

     1.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