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却为余言未好,扶行同谒晋诸陵。
意思:僧人却对我说不好,扶行同去拜见晋王陵。
出自作者[宋]周文璞的《跋钟山赋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丁年写就的《钟山赋》以及与禅宫僧人的交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
首句“丁年写了钟山赋”,诗人用了“丁年”这个词语,暗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完成了这篇赋,这表明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而“钟山”则是指南京的名胜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钟山赋》的自信和自豪。
“举向禅宫入定僧”一句,诗人将《钟山赋》展示给禅宫中的僧人,期待他们的评价。这里的“入定僧”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禅定的状态,暗示他们有着高深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
接下来,“僧却为余言未好”是诗中的转折点,僧人的评价与诗人的期待产生了冲突。这里不仅揭示了艺术评价的主观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真诚的评价的尊重。
“扶行同谒晋诸陵”是诗的结尾,诗人与僧人一同拜访了晋代的陵墓,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也是对前人的缅怀。同时,“扶行”一词暗示了诗人和僧人的年纪已经不轻,这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成熟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丁年、钟山、禅宫、入定僧、晋陵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成熟和深沉。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