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声稀、银屏冷落,那堪残月照窗白。
意思:漏声稀、银屏冷落,那堪残月照耀窗白。
出自作者[宋]无名氏的《秋霁·虹影侵阶》
全文赏析
这首诗《虹影侵阶》是一首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热爱和怀念。
首先,诗的开头“虹影侵阶,乍雨歇长空,万里凝碧。”描绘了雨后天空的景象,虹影映在台阶上,万里长空如洗,碧蓝如水。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接下来,“孤鹜高飞,落霞相映,远状水乡秋色。”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孤鹜在天空中高飞,落霞与之相映,远处的景象是水乡的秋天景色。这些描绘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
然后,“黯然望极。动人无限愁如织。”这里作者的心情开始转变,由欢快转为黯然。这种转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失去的深深哀愁。这种情感通过“动人无限愁如织”这一句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深刻。
接下来的“又听得。云外数声,新雁正嘹呖。”这里作者听到了云外数声新雁的叫声,这叫声嘹亮而凄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哀愁和思念。
“当此暗想,画阁轻抛,杳然殊无,些个消息。”这里作者开始回想过去的时光,轻率地抛弃了画阁生活,现在却杳无音信。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
最后,“漏声稀、银屏冷落,那堪残月照窗白。衣带顿宽犹阻隔。”这里作者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场景,银屏冷落,残月照窗,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而“衣带顿宽犹阻隔”则进一步表达了相思之苦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热爱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以及对无法相见的痛苦的深深哀愁。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 那堪更别离。-- 出自《菩萨蛮·三年江上风吹泪》作者:[宋]舒亶
- 那堪枕上闻。-- 出自《菩萨蛮·杜鹃只管催归去》作者:[宋]李处全
- 那堪万点红雨。-- 出自《渔家傲·一片花飞春已暮》作者:[金]段克己
- 那堪频听。-- 出自《剔银灯·一夜隋河风劲》作者:[宋]沈邈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那堪更别离。-- 出自《阮郎归·褪花新绿渐团枝》作者:[宋]秦观
- 老大那堪说!-- 出自《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作者:[宋]辛弃疾
- 那堪多病。-- 出自《月照梨花/河传》作者:[宋]陆游
- 那堪酒醒。-- 出自《点绛唇·离绪千重》作者:[宋]赵长卿
- 那堪亲见。-- 出自《洛阳春/一落萦》作者:[宋]陈师道
- 掩银屏。-- 出自《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作者:[宋]卢祖皋
- 掩银屏。-- 出自《江城子·夜香烧了夜寒生》作者:[宋]曹良史
- 银屏十二。-- 出自《齐天乐·辘轳声破银床冻》作者:[宋]洪瑹
- 银屏悄。-- 出自《摘红英·东风冽》作者:[宋]赵汝茪
- 银屏生晓寒。-- 出自《湘灵瑟》作者:[宋]无名氏
- 倚银屏。-- 出自《长相思 别意》作者:[清]徐灿
- 小银屏。-- 出自《江城子·晓参垂户宿酲醒》作者:[宋]吕渭老
- 银屏梦觉。-- 出自《垂杨》作者:[宋]陈允平
- 银屏绣阁。-- 出自《清平乐·银屏绣阁》作者:[宋]陈亮
- 疏影动银屏。-- 出自《风入松·芳丛簇簇水滨生》作者:[宋]张鎡
- 鸡鸣残月落。-- 出自《菩萨蛮·客帆卸尽风初定》作者:[宋]赵长卿
- 残月如初月。-- 出自《拟咏怀诗 十八》作者:[南北朝]庾信
- 残月霭窗纱。-- 出自《浪淘沙 底树》作者:[清]徐灿
- 谯门残月。-- 出自《喜迁莺·谯门残月》作者:[宋]史浩
- 残月半篱。-- 出自《四字令/醉太平》作者:[宋]周密
- 漏声迟。-- 出自《玉蝴蝶·望处水寒云绕》作者:[宋]李鼐
- 漏声长。-- 出自《长相思·不思量》作者:[宋]无名氏
- 宫漏声迟。-- 出自《奉礼歌》作者:[宋]无名氏
- 漏声迟。-- 出自《合宫歌》作者:[宋]无名氏
- 漏声迟。-- 出自《长相思·风凄凄》作者:[宋]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