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即目》 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

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

意思:当时看见一只船行,蒙蒙水云天。

出自作者[清]王士祯的《即目》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雨黄昏为背景,描绘了楚江苍茫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首句“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秋雨纷纷,黄昏时分,楚江一片苍茫。萧条的秋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楚江的苍茫则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广袤和深远。这两句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一幕景象:在苍茫的楚江上,偶尔有一艘小舟行驶,小舟在濛濛水云之中穿行,显得格外孤独和渺小。这句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这一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迷茫中的孤独和无助感。 整首诗以秋雨黄昏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无助感。这种情感抒发既源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源于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
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
作者介绍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关键词解释

  • 时见

    读音:shí jiàn

    繁体字:時見

    意思:(时见,时见)

     1.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

  • 水云

    引用解释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

  • 云外

    读音:yún wài

    繁体字:雲外

    意思:(云外,云外)

     1.指高空。
      ▶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