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中看花因思去岁之任》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

意思:我见到瘴烟遮路色,讨厌听到小溪水下滩声。

出自作者[唐]薛逢的《醉中看花因思去岁之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首联“去岁乘轺出上京,军机旦暮促前程。”描绘了诗人过去在首都忙碌的情景,军机大臣催促着日程,表现出一种紧张而紧迫的气氛。这可能暗示了诗人的政治生涯或某种公务任务。 颔联“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对“狂花野草”和“剑外情”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颈联“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情感和环境,他因见到的瘴烟而感到忧愁,因听到溪水下滩声而感到厌烦,这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尾联“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表示即使醉酒陪伴年轻人也心甘情愿,因为他不愿意对着年轻人的红妆和蓬勃朝气,面对自己已经白发苍苍的事实而感到羞愧。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年轻一代的鼓励和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岁乘轺出上京,军机旦暮促前程。
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风剑外情。
愁见瘴烟遮路色,厌闻溪水下滩声。
不辞醉伴诸年少,羞对红妆白发生。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关键词解释

  • 溪水

    读音:xī shuǐ

    繁体字:溪水

    意思: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
      ▶《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余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桓自断后。”
      ▶唐·王建《赠华州郑大夫》诗

  • 遮路

    读音:zhē lù

    繁体字:遮路

    意思:阻塞道路。
      ▶《后汉书•铫期传》:“光武趋驾出,百姓聚观,谊唿满道,遮路不得行。”

    解释:1.阻塞道路。

    详细释义:

  • 水下

    读音:shuǐ xià

    繁体字:水下

    造句:

  • 滩声

    读音:tān shēng

    繁体字:灘聲

    意思:(滩声,滩声)
    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