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自知难适俗,山林僻处且偷閒。
意思:野外性自知难以适应社会,山林偏僻而且偷闲。
出自作者[宋]袁燮的《山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古松、奇石、潺潺流水以及小小茅庵一两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然、脱俗的氛围。
首句“古松奇石水潺潺”是对自然风景的直接描绘,古松之古,奇石之奇,水潺潺之声,都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意象。古松代表了岁月的痕迹,它的坚韧和沉静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奇石则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震撼。水潺潺则让人想到山间的清泉,它静静地流淌,仿佛在低语着大自然的秘密。
“小小茅庵一两间”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简朴和自然。小小的茅屋,孤独地立在奇松怪石之间,与世隔绝,仿佛是尘世的遗忘之地。这里的“一两间”强调了茅屋的稀少,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清幽和静谧。
“野性自知难适俗,山林僻处且偷閒”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抒发,表达了他知足常乐、避世退隐的决心。诗人自称“野性”,显然不愿适应世俗的生活,他选择了在山林僻处,过着偷閒的生活。这里的“且偷閒”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山林,但心中仍然有所牵挂,有所期待,因此偷閒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带着些许的无奈和苦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然、脱俗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不愿适应世俗生活的决心。这种境界引人深思,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