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任老》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

意思:不愁陌上春光尽,也任庭前太阳的影子斜。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任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生感慨的诗。首句“不愁陌上春光尽”,表达出一种不忧不惧,对自然规律的坦然接受的态度。尽管春天即将过去,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忧愁。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次句“亦任庭前日影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庭前的日影斜了,意味着一天又将过去,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焦虑,任其自然,这种随和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和宁静。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形象:“面黑眼昏头雪白”,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的形象,面黑、眼昏、头雪白,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观,相反,他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接受了这一现实。 最后一句“老应无可更增加”,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老去的过程是无法逆转的,诗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绝望,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了这一现实。 整首诗以老人的形象和生活态度入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诗人以乐观、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
面黑眼昏头雪白,老应无可更增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前日

    读音:qián rì

    繁体字:前日

    英语:eve

    意思:
     1.前些日子;往日。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汉·赵

  • 春光

    读音:chūn guāng

    繁体字:春光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