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二百零五首》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意思:一个方法就是如来不见,方能称为观自在。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深刻的哲学和宗教思考,主要涉及佛教的观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唯只一真心”,强调只有一颗真诚的心才是关键。这与佛教中的“一心”观念相符,认为人的本性是纯净无染的,只因妄想执着而产生烦恼。 “三缘坐断谁升沉”中的“三缘”是指佛教中的业力、烦恼和果报,这句话表达了这些因缘的断绝,无人能够预测或控制生命的升降沉浮。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描述了佛教中的世界观,即存在十种不同的境界和六种类型的生死轮回,这些都是自我修行的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这句话强调只有摆脱一切执着,才能达到如来的境界,也才能真正自在地观察和理解一切。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表达了对于世间奇异事物的态度,认为不因其奇异而惊恐,其奇异自然就会消失。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这句话是对灵性和圣性的探讨,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境界。 最后一句“拄杖敲时灶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则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过程,用拄杖敲打灶台,象征着打破执着和障碍,达到一片虚明、超脱内外的境界。 整首诗充满了哲学和宗教的深刻思考,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佛教的修行观念和人生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
拄杖敲时灶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

关键词解释

  • 如来

    读音:rú lái

    繁体字:如來

    英语:Buddha

    意思:(如来,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的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
      

  • 得名

    读音:dé míng

    繁体字:得名

    英语:gain the name

    意思:获得美名;有名气,闻名。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窃名者,厚貌深姦,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 自在

    读音:zì zài

    繁体字:自在

    英语:feel at home

    意思:
     1.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一法

    读音:yī fǎ

    繁体字:一法

    意思:
     1.统一的法令。
      ▶《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
      ▶《韩非子•五

  • 即如

    读音:jí rú

    繁体字:即如

    造句:

  • 来方

    读音:lái fāng

    繁体字:來方

    意思:(来方,来方)

     1.谓前来祭祀四方之神。
      ▶《诗•小雅•大田》:“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郑玄笺:“成王之来,则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