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意思:不学蓬壶远,经过一年还没回来。

出自作者[唐]崔湜的《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全文创作背景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是唐朝诗人崔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骊山登山活动有关。在唐代,皇帝经常会率领群臣登上骊山,欣赏美景并赋诗唱和,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 登骊山的活动在宫廷中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会随行,用诗歌来描绘骊山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崔湜作为唐代文人,也参与了这种活动,并创作了《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这首诗来描绘骊山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作者介绍 崔湜简介
崔湜(646年-713年),字正则,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收藏家和官僚。他是唐代中期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散文和书法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崔湜曾担任过左拾遗、工部侍郎和翰林学士等职务,因为他的才华而得到了当时的重用和赏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以自然为题材,且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代表作品有《黄鹤楼》、《题都城南庄》等。他还擅长写散文,代表作品有《洛阳女儿行》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字画和器物,对后世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崔湜是唐代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书法和收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经年

    读音:jīng nián

    繁体字:經年

    英语:year in year out

    意思:
     积年;多年。亦泛指历时久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

  • 不学

    读音:bù xué

    繁体字:不學

    意思:(不学,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
      ▶《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 蓬壶

    读音:péng hú

    繁体字:蓬壺

    意思:(蓬壶,蓬壶)
    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