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长安陌,何如灞岸时。
意思:试着问长安陌,如何灞岸时。
出自作者[宋]姜特立的《喜陆少监入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李杜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赞美和期待。
首句“昔人思李杜,长恨不相随”,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李杜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如果李杜能够在一起,共同创作诗歌,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然而,他们却未能相遇,只能各自独立,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
“遥寄有刘白,同吟惟陆皮”,诗人通过寄希望于刘禹锡和白居易,期待他们能够像李白和杜甫那样,共同创作诗歌,延续诗歌的繁荣。这里的“陆皮”可能是指白居易的诗友陆龟蒙,他与白居易等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睽终必合,句妙却难追”,诗人认为虽然时代不同,但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永恒的。然而,即使再努力追赶古代诗人的作品,也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歌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诗歌发展的期待。
最后,“试问长安陌,何如灞岸时”,诗人以长安城中的繁华景象与灞岸边的宁静时光作对比,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繁荣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代诗歌现状的不满。这里的“长安陌”象征着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灞岸时”则象征着宁静、美好的乡村时光。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古代诗歌繁荣时代的向往和对当代诗歌现状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歌,通过对古代诗人的怀念和对当代诗歌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永恒事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