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 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

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

意思:孩子在两三人,瓶锡相互跟随。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对自然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首联“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诗人回忆起在淮上相遇的情景,不禁想起了在京都时的美好时光。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 颔联“虽惊岁月换,未改松桂姿”,诗人感叹岁月如梭,但松桂依旧,表达了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颈联“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诗人描述了自己随从人员只有两三人,但他们的忠诚和陪伴使作者感到欣慰。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一系列诗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美、对清雅之风的追求、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生观,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对自然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
虽惊岁月换,未改松桂姿。
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
自言东越来,箧中多好诗。
文字皆妥帖,业术无倾欹。
前辈尝有言,清气散人脾。
语妙见情性,说之聊解颐。
始推杼山学,得非素所师。
此固有深趣,吾心久已知。
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古乐众少听,谁知彼吹篪。
师旷没世後,伯牙众身悲。
愿同黄鹄举,远归沧海涯。
老骥虽不病,长坂安可驰。
天台况奇胜,日夕劳梦思。
尚忝齿缨绶,终年趋路岐。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相与

    读音:xiāng yǔ

    繁体字:相與

    短语:相处 处

    英语:get along with

    意思:(相与,相与)

     1.相处;相交往。
      ▶《易•大过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