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显之长老》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意思:研究人研究分析,艾夜还没有任。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和显之长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禅子观因缘》展现了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哲理。诗人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冷风、寒月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深理解。 首句“禅子观因缘”中,“禅子”指的是修行禅宗的弟子,“观因缘”可能是指对因果报应的观察和思考。这句诗表达了禅子在深夜中,对因果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寸晷无复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每一刻都转瞬即逝,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供浪费。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讲人治经论”中的“讲人”指的是传授知识的人,“经论”则是指经典著作,这里可能指的是治世之道的经书。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仍在研读经书,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情景。 “艾夜犹未除”中的“艾”指的是艾草,古代常用于驱蚊虫,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在深夜,这个人仍在坚持学习,没有被蚊虫困扰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冷风奏哀松”描绘了夜风在松树间吹过,发出哀婉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寒月挂碧虚”则描绘了寒冷的月光挂在碧蓝的天空中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冷和高远的感觉。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空旷。 最后两句“此意了不谕,悲哉同翳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深刻理解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深深悲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夜的寂静、孤独和清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深理解,以及对孤独和无奈的深深感叹。这种哲理和情感的表达,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禅子观因缘,寸晷无复余。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冷风奏哀松,寒月挂碧虚。
此意了不谕,悲哉同翳如。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人治

    读音:rén zhì

    繁体字:人治

    意思:
     1.谓以人伦关系、道德观念和其他意识形态准则约束人民,治理国家。
      ▶《礼记•大传》:“名者,人治之大者。”
      ▶郑玄注:“人治所以正人。”
      ▶汉·

  • 治经

    读音:zhì jīng

    繁体字:治經

    意思:(治经,治经)
    研究经学。
      ▶《晋书•食货志》:“天之所贵者人也,明之所求者学也,治经入官,则君子之道焉。”
      ▶宋·苏轼《谢制科启》之一:“治经独传于家学,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