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意思: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儿墙西畔啼鸟起。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首句“黄云紫塞三千里”描绘了秋日塞外的景象,黄云弥漫,紫塞千里,一片荒凉的秋色映入眼帘。接下来的“女墙西畔啼乌起”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乌鸦在城墙边啼叫,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寒冷和萧瑟,落日余晖照耀下,万山显得更加寒冷,猎马归来的景象更增添了几分孤寂。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笳声”既指现实中的笳声,也象征着思乡之情。夜晚的空城更增添了几分寂寥和凄凉。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梦见家乡,但梦中的家乡与现实中的空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残灯象征着夜晚的孤寂和凄凉,碎花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破碎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塞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女墙

    读音:nǚ qiáng

    繁体字:女墻

    英语:parapet wall; parapet

    意思:(参见女墻,女墙)

    详细释义:1.古代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状的矮墙。缺

  • 紫塞

    读音:zǐ sāi

    繁体字:紫塞

    意思:北方边塞。
      ▶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唐·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黄云

    读音:huáng yún

    繁体字:黃雲

    意思:(黄云,黄云)

     1.黄色的云气。
      (1)天子气。
      ▶《古微书•洛书纬》:“黄帝起,黄云扶日。”
      ▶《宋书•符瑞志上》:“帝尧之母曰庆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