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霁》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意思:当时鸟也和鸣叫,好风清且微。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雨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是一首描绘雨后园林景色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以及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首句“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描绘了一场雨后,云开雾散,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园林之中,带来了一片清朗的光晖。这里的“滞雨”意味着之前下了一场大雨,而“云霁”则表达了雨过天晴的景象。“园林有清晖”则更进一步描绘了园林在阳光照耀下所呈现的清新、明亮的氛围。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这句诗描绘了雨后鸟儿欢快地鸣叫,和风吹拂着园林的景象。这里的“时鸟亦和鸣”形象地表达了鸟儿在雨后欢快地歌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好风清且微”则描绘了微风轻拂,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园林的清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万物共生之美的欣赏和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宁静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深山僧人的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像僧人一样,远离尘世纷扰,静坐参禅。这也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的追求,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与“道”合一,过着淡泊无为的生活。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园林的清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
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
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
岂知芳非歇,讵伤寒暑违。
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
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和鸣

    引用解释

    1.互相应和而鸣。《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 唐 元稹 《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

  • 风清

    读音:fēng qīng

    繁体字:風清

    意思:(风清,风清)

     1.谓风轻柔而凉爽。
      ▶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云聚峰高,风清钟彻。”
      ▶唐·戴叔伦《泊湘口》诗:“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

  • 时鸟

    读音:shí niǎo

    繁体字:時鳥

    意思:(时鸟,时鸟)
    应时而鸣的鸟。
      ▶三国·魏·曹植《节游赋》:“凯风发而时鸟讙,微波动而水虫鸣。”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余﹞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