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辽涉海三岁久,以蝗为鹥麦为酒。
意思:经辽河涉海三年时间,以蝗虫为欧麦酿酒。
出自作者[元]王逢的《朱家奴阮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描述了淮阴一位被异族统治者奴役的使君的苦难遭遇。作者通过描绘使君在异族统治下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段描绘了淮阴三月的花开景象,但使君却死在异乡。这种对比突出了使君的悲惨命运。第二段描述使君在奉虏(异族统治者)统治下,不敢收尸,只能听从颐指(别人的指挥)的悲惨处境。第三段描述了使君在辽海漂泊三年的苦难生活,以蝗为鹥,麦为酒,形容生活困苦。第四段则描绘了使君归乡后,城郭虽变,人民却非,表达了使君的孤独和无助。
诗中“主家日给太仓粟”一句,暗示使君曾为官清廉,但如今却沦落至此,令人唏嘘。最后一段中,“勿辞贫贱善保躯”的劝诫,表达了作者对使君的同情和关心,也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仁爱之心。
整首诗以悲怆的笔触,描绘了使君的苦难遭遇,令人感慨万千。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使君的同情,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