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江红·说与行云》 桓伊去,谁横笛。

桓伊去,谁横笛。

意思:桓伊离开,谁横笛。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满江红·说与行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与嫦娥的对话,仿佛嫦娥就在眼前,而作者正在向她诉说。这里的“撋就”一词,意为迁就,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对嫦娥的迁就,表达出作者对嫦娥的深深喜爱。 “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这句诗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从金蛇般的紫色到玉蟾般的白色,生动地描绘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不同色彩。 “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这句诗描绘了风的力量,以及世界在月光下的银色。这里的“九万里风清黑眚”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形象,而“三千世界纯银色”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世界。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这句诗描绘了月下桂花的香气和可攀摘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月夜美景的深深喜爱。 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开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这里用湘妃和桓伊的典故来表达过去的欢乐时光。然而,“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这里表达出时光荏苒,朱颜已非过去的感慨。 “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这两句诗表达出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以及对酒量减少的遗憾。 最后,“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这里表达出作者希望有谁能像嫦娥一样挽留月亮,以留住这美好的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
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
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
湘妃远,谁鸣瑟。
桓伊去,谁横笛。
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
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
倩何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横笛

    读音:héng dí

    繁体字:橫笛

    短语:

    英语:flute

    意思:(横笛,横笛)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张巡《闻笛》诗:

  • 桓伊

    读音:huán yī

    词语解释

    ⒈  东晋谯郡fc58(今安徽宿县境内)人。字叔夏,小字野王。善吹笛。淝水之战立有大功。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应和宰相谢安合作。又曾在青溪河边应王徽之要求,奏笛曲《三调》,奏毕即离去。明代《神奇秘谱》所载琴曲《梅花三弄》,据说即根据此笛曲改编而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