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感秋,时初丧寿佺子》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意思:高上下清露,宿鸟有寒冷的声音。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病中感秋,时初丧寿佺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是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清晨,独自醒来,窗外已经明亮,高高的梧桐树下,清露闪烁,夜宿的鸟儿在寒风中发出声声哀鸣。作者的心情愁苦,与秋天的寒冷相呼应,病痛和丧子之痛让他感到老来情深。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高梧、清露、宿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寂静而清冷的画面。作者在这个环境中醒来,听到了宿鸟的寒声,这更增添了他的愁苦之情。 “愁岂关须事”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并非由具体的事情引起,而是与年龄、经历、环境等更广泛的因素有关。而“秋来添雪茎”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如同雪般压在作者心头。 最后,“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病痛、丧子之痛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种种情绪。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清晨和环境,以及表达作者的愁苦之情,展现了作者深深的哀愁和老之将至的无奈。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深情,通过描绘环境和表达个人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寒声

    读音:hán shēng

    繁体字:寒聲

    意思:(寒声,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朱邺《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杨万里《霰》诗:“寒

  • 宿鸟

    读音:sù niǎo

    繁体字:宿鳥

    意思:(宿鸟,宿鸟)
    归巢栖息的鸟。
      ▶唐·吴融《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苏轼《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 清露

    读音:qīng lù

    繁体字:清露

    意思:
     1.洁凈的露水。
      ▶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晏殊《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 露宿

    读音:lù sù

    繁体字:露宿

    短语:露营

    英语:bivouac

    意思: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于是太子乃还走,避舍露宿三日,北面再拜,请死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