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战城南》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意思:河湟老人为什么忘乎所以,受降城外重耕耘。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战城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边城为背景,通过对边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统治者一味穷兵黩武的批评。 首联“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直接描绘了边城的荒凉景象,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花团锦簇的季节,但在边城却无花可赏,只有荒芜的草木。而“秦骸汉骨埋黄沙”则进一步表达了边城的荒凉是由历史的战争和杀戮所致,尸骨遍地,黄沙覆盖。 颔联“阵云凝着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进一步描绘了边城的紧张气氛,云层密布,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而“胡雏夜夜空吹笳”则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频繁,胡人儿童在夜晚也吹着笳,表达着对战争的无奈和悲伤。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对秦汉时期的战争进行了反思,批评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仁政的赞美。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仁政才能真正解决边疆问题,一味地用兵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最后,“塞垣自尔除妖氛。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期待。诗人在这里呼吁统治者应该采取正确的政策,通过仁政来消除边疆地区的妖氛,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统治者一味穷兵黩武的批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忧虑,以及对和平和仁政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
阵云凝着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
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
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夸横行。
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
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
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
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
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河湟

    读音:hé huáng

    繁体字:河湟

    意思:亦作“河隍”。
     黄河与湟水的并称。亦指河·湟两水之间的地区。
      ▶《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乃度河·湟,筑令居塞。”
      ▶唐·司空图《河湟有感》诗:“一

  • 受降

    读音:shòu xiáng

    繁体字:受降

    短语:受训

    英语:accept a surrender

    意思:
     1.接受敌人投降。
      ▶《后汉书•朱祐传》:“大司马

  • 父老

    读音:fù lǎo

    繁体字:父老

    英语:elders

    意思:对老年人的尊称。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司马贞索隐引颜师古曰:“年老矣,乃自为

  • 降城

    读音:jiàng chéng

    繁体字:降城

    意思:
     1.征服、攻克城邑。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

  • 外重

    读音:wài zhòng

    繁体字:外重

    意思:谓中央政权以外的地方藩镇势重。
      ▶《新唐书•陆贽传》:“方世承平久,武备微,故禄山乘外重之势,一举而覆两京。”
      ▶《元史•百官志七》:“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

  • 耕耘

    读音:gēng yún

    繁体字:耕耘

    短语:佃 耕地

    英语:plowing and weeding

    意思:亦作“耕芸”。
     
     1.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