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李宗晟《水帘图》》 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意思:未向山林泉石回得去,炎天酷热的太阳并且不让。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书李宗晟《水帘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水帘图”的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向往自然的心情。 首句“宗晟一轴水帘图”,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和主题。宗晟是画的创作者,水帘图是画作的主题。这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主要对象,即这幅画。 第二句“寄与南舒李大夫”,说明了这幅画是被寄送给一位名叫李大夫的人,他在南舒。这句诗也暗示了画作背后的友情和交往,增加了诗歌的社会和情感深度。 第三句“未向林泉归得去”,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目前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句话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性。 最后一句“炎天酷日且令无”,通过对炎炎夏日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水帘图所带来的清凉和舒适感。这也表达了画作的艺术效果,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和逃避现实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帘图”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深沉情感。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宗晟一轴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
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林泉

    读音:lín quán

    繁体字:林泉

    英语:forests and streams; mountain retreat; a place for a recluse

    意思:
     1.山林与泉石。

  • 炎天

    读音:yán tiān

    繁体字:炎天

    英语:hot weather; summer

    意思:
     1.夏天;炎热的天气。
      ▶南朝·宋·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炎天方埃郁,暑晏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