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怀古》 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

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

意思:昨夜榆塞雁,呼叫切断石城秋。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金陵怀古》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孤独的情感。 首句“极目望吴甸,野烟凝乱流”,诗人远望吴地原野,烟雾缭绕,野生动植物在烟水中迷茫地流淌。这句诗以一个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幅广阔的原野画面,同时又以“凝乱流”来描绘烟雾和水流的动态,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活力。 “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大雁从榆塞(可能是指边塞)飞来,叫声打破石城的秋夜寂静。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大雁的叫声,还通过“叫断”一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旧苑荒馀草,平川半古丘”,这句诗描绘了过去的园林已经荒芜,只剩下野草,平旷的原野也只剩下半截古丘。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 “迟迟独回首,落日一蝉幽”,这句诗以“迟迟”和“独”来描绘诗人的孤独和沉思,他久久地回头望着那过去的园林和现在荒芜的景象,直到夕阳西下,只有蝉声和幽静相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它是一首深情而凄美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极目望吴甸,野烟凝乱流。
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
旧苑荒馀草,平川半古丘。
迟迟独回首,落日一蝉幽。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石城

    读音:shí chéng

    繁体字:石城

    意思:
     1.传说中的山名。
      ▶《庄子•说剑》:“以燕谿、石城为锋。”
      ▶成玄英疏:“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

  • 塞雁

    读音:sāi yàn

    繁体字:塞雁

    意思:亦作“塞鴈”。
     塞鸿。
      ▶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诗:“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鴈一声霜满天。”

  • 夜来

    读音:yè lái

    繁体字:夜來

    英语:yesterday

    意思:(夜来,夜来)

     1.入夜。
      ▶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

  • 榆塞

    读音:yú sài

    繁体字:榆塞

    意思:
     1.《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

  • 断石

    读音:duàn shí

    繁体字:斷石

    意思:(断石,断石)

     1.陡峭的巖石。
      ▶唐·杜甫《移居夔州作》诗:“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唐·杜甫《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