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四首》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意思:九重正在疏远奸佞,宁放郑詹来。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再和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它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述作者在伏阁和舟中经历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的赞美。 首句“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诗人以伏阁和舟中作为切入点,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场景,通过对比突出了主题。伏阁的壮丽和登舟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愤怒和不满,而作者也认为在上位者并非没有仁爱之心,只是这种仁爱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实施。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这两句诗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厌恶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留种子的恶草和无需媒人的夭桃,都象征着作者对丑恶和不公的批判和对公正和美好的追求。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赞美和对奸佞之徒的谴责。作者认为在九重之上的朝廷中,应该摒弃奸佞之徒,而欢迎像郑詹这样的正直之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伏阁和舟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语言简练而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伏阁何其壮,登舟得许哀。
人多称快者,上岂少恩哉。
恶草毋留种,夭桃不待媒。
九重方远佞,宁放郑詹来。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九重

    读音:jiǔ zhòng

    繁体字:九重

    英语:nonuple

    意思:
     1.九层;九道。
      ▶《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韩诗外传》卷八:“齐景公使人于楚,

  • 放郑

    读音:fàng zhèng

    繁体字:放鄭

    意思:(放郑,放郑)
    《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
      ▶唐·司空图《成均讽》:“虽循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