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行》 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

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

意思: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

出自作者[宋]吴锡畴的《山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策蹇又山行,看山不识名》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日山间的世界,展现了一幅清幽、静谧、明亮的自然画卷。 首联“策蹇又山行,看山不识名”,诗人骑着驴子,踏上了山路,眼前的山峰层叠起伏,但无法辨识它们的名字。这一句巧妙地描绘了诗人的行旅状态,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山路和山峰的景象。通过“看山不识名”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颔联“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平林在秋天的映衬下显得稀薄,而层叠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分明。这一联通过对树林和平原与山峰的对比,突出了秋日山间的清冷和明亮的色彩。 颈联“云近侵衣湿,泉幽照影清”,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更为细致的景色。近处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甚至能感觉到它侵湿了衣裳;幽深的泉水清澈见底,倒影清晰。这一联通过“侵衣湿”和“照影清”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云和泉的形态,以及水清石现的景象。 尾联“归樵饶乐意,笛弄两三声”,诗人描绘了归家途中的樵夫显得十分愉快,伴随着两三声的笛声。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归家之情的满足,也描绘了樵夫在山间生活的惬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日山间的世界。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清幽、静谧、明亮的氛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以及对归家之情的满足和对山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策蹇又山行,看山不识名。
平林秋后薄,叠嶂日边明。
云近侵衣湿,泉幽照影清。
归樵饶乐意,笛弄两三声。

关键词解释

  • 平林

    读音:píng lín

    繁体字:平林

    英语:Pinglin

    意思:1.平原上的林木。

    近义词: 林海、丛林、老林、森林

    解释:1.

  • 叠嶂

    读音:dié zhàng

    繁体字:疊嶂

    意思:(叠嶂,迭嶂)
    亦作“叠障”。
     重叠的山峰。
      ▶南朝·梁武帝《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薛道衡《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

  • 秋后

    读音:qiū hòu

    繁体字:秋後

    意思:(秋后,秋后)

     1.立秋以后。
      ▶《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